立法空白执法无据致淘宝家规无法服众
2013年12月08日16:51 来源:法制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立法空白执法无据致淘宝家规无法服众
法制网记者 朱宁宁
双十二临近,淘宝又摊上事儿。一场治理虚假交易的专项活动,引来上万卖家的集体网络围攻。
12月5日晚间开始,上万名中小卖家组团攻击部分知名天猫旗舰店,主要手段为将目标店铺的热销款商品恶意拍下,导致该款商品下架,包括韩都衣舍、艾樱、优衣库等知名品牌都躺着中枪。12月7日,有人继续通过网络直播,攻击还在持续升级:21点24分,qq群里总人数7779人,开始攻击天语手机;21点30分,开始攻击关键词“化妆品补水”直通车;23点,群里破万人,继续攻击淘宝直通车关键词。12月8日下午开始,qq群总人数达到了13000人以上,艾樱化妆品受到了全面攻击,2分钟内直通车被点击抄底,热销款面膜被拍到下架。
与此同时,风衣、眼霜、高跟鞋……一个一个宝贝不断被点击下架。业内人士疾呼,商家应果断砍掉这一时段的直通车投放,提早调整关键词投放时间段,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知情人爆料,此次攻击行为的诉求口号变为“3万中小卖家提议12月8日-12月11日为全淘宝无车日。口号:要平等,均流量。”
淘宝治理行动引发数千中小卖家不满
引发此次风波的,是近期淘宝开始的打击虚假交易专项活动。为了给百万卖家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淘宝近期启动专项行动,删除很多淘宝店的宝贝,并执行炒一罚二。虽然目的是打击虚假交易,但不少中小卖家反映,系统的误判和执行的失误,让部分漏判错判现象发生,导致无辜被罚,且暂无及时采取正确、公平公正的措施,侵害了部分中小卖家的正当权益,由此引发了中小卖家不满的泄愤之举。
“随意删除我们的宝贝、封店,我们不是对淘宝打击虚假交易的行动不满,是对误判不满,对申诉规定不满。申诉还要我签协议,看了几年淘宝,没听多少人说此类申诉会成功的,这样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一位参与此次攻击的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淘宝店主说,“淘宝的人气都是靠中小卖家积累起来的,但淘宝并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就因为天猫每笔交易会有5%的提成,所以就对他们的刷单行为放任不管。不能因为维护大商家的利益就封杀小卖家。”
截至记者发稿,一项“对这几天攻击淘宝大卖家,你的态度是?”的小调查显示,1134名参与投票的人中,814人表示支持,超7成。很多参与其中的中小卖家都声称将继续维权到底,直到淘宝作出改善。另据了解,目前淘宝网的云客服申诉通道依然是人满为患,从申诉人数上看的确众多。而淘宝方面也宣布,将申诉期限延长至2014年1月20日。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淘宝作出的官方让步。
小卖家应学会合理合法表达诉求
此次事件中,很多中小卖家都指责淘宝利用优势地位,随意损害他们的权益,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本身就是在搞垄断,是不公平的。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网上交易保障中心主任阿拉木斯认为,淘宝的优势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它对这种优势有无滥用,如果行为本身是为了治理,打击不诚信的商家,杜绝虚假交易,这种行为并不属于反垄断法需要规制的。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即使淘宝以前对一些虚假交易的行为没有进行及时必要的治理,但是并不能说今后就不应该进行治理,该管还是要管的。
“相信绝大多数的卖家的目的,是希望淘宝能够提供一个公平丶公正的竞争环境,让卖家们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获得合理的收益,但是不应采取这种集体攻击的行为。小卖家必须要学会如何合理的表达诉求,要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阿拉木斯认为,“某种意义上讲,这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采用这种非正常的买卖方式,用较为极端的手段使其正常的销售活动受到影响,是对市场秩序的扰乱。如果认为淘宝治理活动中不合适的地方,那可以采取协商的办法,协商不成,还可以向工商或者其他相关部门申诉,甚至可以走法律途径起诉淘宝,但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阿拉木斯进一步指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淘宝其实是在替政府出手,承担起的是政府应该对市场进行的监管职能。如果淘宝对一些虚假交易、不正当竞争等行为不加以规制,那必然会受到各方批评。所以,政府应当适度介入,否则淘宝的任何作为还不如不作为,一旦有不当之处只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两败俱伤的局面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希望淘宝一方面能坚持底限对那些确有虚假交易行为的卖家进行处罚,另一方面对错误的处罚也要及时纠正,这对整个市场才有长远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