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何女士去美发店做头发,在理发师的要求下,办了一张1000元的会员卡,但当她再去做头发的时候发现自己成了店里高端产品的“埋单者”,并且陷入了不断办理会员卡的怪圈。一些消费者反映,去美发店消费时,被要求办会员卡已经成为常态。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市部分美发店在消费者消费过程中办理会员卡的态势愈演愈烈……
边做头发边被推销卡
为了面子不敢甩理发师脸子
“前些日子,一家知名连锁理发店开业,推出了存300元赠700元的活动,我觉得挺合适就办了一张该店的会员卡。”消费者何女士说,办完卡后卡里一共有1000元,在理发师一再建议下,她选了880元的全套美发护理项目,“本来这个项目有480元、580元等多个档次,880元是最贵的,但为我办卡的理发师大力推荐880元这个档的消费,并表示如果做便宜的,会对头发有损害。”何女士说。
做完这个项目后,卡里还有120元钱,等她第二次去美发店的时候,发现在这家店里随便做一个女士头发项目套餐都得300元起价,她本想把卡里余额用光后再用现金结账,结果经不住相熟理发师的大力推荐,自己又买了一张会员卡,“不过这次不是存300元赠700元的优惠了,对方告诉我,店庆过后,一律存600元赠400元,看是老顾客,再赠我一次营养护理。”何女士说,就这样自己陷入了办卡怪圈,前前后后花了5000多元,自己俨然成了这家店“高端产品”的“埋单者”之一。何女士说,冷静下来想想,这些钱花的挺不值当,当时办卡主要是经不住理发师的磨叽,抹不开面子才办的。
“我是边剪发边被磨叽办卡,最后办了一张500元的美发卡。”消费者李先生说,之后,剪一次头发可以打八折,但他发现理发师的服务和态度都打了折扣。
办会员卡、预付卡
行业内的营销模式存风险
虽然一些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被要求办卡感觉挺无奈,但也有消费者觉得办卡可以优惠是一件好事。昨天,市美容美发行业总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全市美容美发店大约有四五千家,用办理会员卡、预付卡来拓展客源是大部分美发店都采用的较为单一的营销模式,而且这种模式由来已久。行业内缺乏更有创意的营销模式。此外,客观上讲这个行业也普遍缺乏招徕顾客的更高端的途径。另外,办理会员卡也会增加美发店的现金流。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通用手段往往也会产生一些通病,除了办卡后服务态度质量下降外,有店家为追求快速发展,用办卡来作为扩张的唯一资本,经营上其实存在着很大风险。“万一这家店因故关门停业,那些存了很多钱的消费者是最苦恼的。”工商部门相关人士表示,他们不止一次通过媒体发布过预付卡风险警示,然而仍然有不少投诉与此有关。
市美容美发行业总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行业协会对此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今年年初,行业协会在全市范围内的美发店号召建立诚信企业联盟,共有十七八家理发店加入这个组织,“如果哪家店因装修等问题耽误消费者消费,联盟内其他理发店可以接手这家店的顾客。”工作人员说,行业协会的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一些情况只能以号召和建议为主,不能强制强迫,对于改变美发行业的一些弊病,可谓任重而道远。
何女士如何成为“埋单者”
一家理发店推出的优惠活动:
存300元赠700元。
就这样,前后共花5000多元。
再存600元赠400元,
套餐项目一律三百元起价:
何女士成为该店会员:
办卡后,卡里共有1000元。
选了880元的美发护理项目。
卡里还有120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