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正紧锣密鼓的准备反垄断立法-凯发k8官网手机客户端

商务部正紧锣密鼓的准备反垄断立法

2014-04-25 16:55:31    来源:www.meilanoem.com

商务部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共同推动的《反垄断法》的出台进程正在提速,相关草案已经提交全国人大相关部门审议。

 

  《反垄断法》紧锣密鼓制定的背后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隐性垄断和国内企业的逐渐被蚕食。   洋资本:“并”你没商量   有些外国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进入我国不是为了寻求便宜的劳动力或原材料,而是为了占领市场。   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通过企业横向并购的方式迅速扩大规模和实力,在我国取得市场优势甚至是独占的地位。在跨国公司密集的苏南地区,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1/3的企业通过并购国内企业的办法落户这个地区。   它们选择路径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某一家跨国公司在我国分别并购同行业中两个及两个以上国内企业。   

 

二是原来主要向我国出口产品的跨国公司并购我国的同行业企业。

 三是跨国公司直接并购我国的有实力企业。

 

与跨国公司早期在我国建立新厂的方式相比,这种“买企业”的做法显得更直接,更具有渗透性。   洋品牌:换着花样吃“中餐”   品牌控制也是跨国公司在我国迅速取得优势地位的一个重要手段。近三年来,江苏省至少有10个以上的知名企业品牌被外国企业“吃掉”。一度受到国内消费者青睐的美加净化妆品,现在市场上却难觅其踪影。究其原因,美加净在参与美国一家跨国公司的并购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品牌的保护意识,致使这个多年形成的中国品牌最终被洋品牌淹没。

  跨国公司的品牌垄断战略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其品牌扩张往往通过资本进入、企业并购来完成。   洋技术:一把高悬的“双刃剑”   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最显著的优势。目前跨国公司垄断了世界上70%的技术转让与80%的新技术、新工艺。为了不断强化其技术控制,维持高进入壁垒,跨国公司大量招聘国内科技人才,并购国内科研机构,在华开展研发,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新产品,以图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技术优势,构筑技术壁垒,维持其市场优势地位。   零售业:面临“失守”的尴尬   长期以来,由于对流通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明确的限制性政策,致使外资企业大举进入我国流通主渠道,对民族流通业造成巨大冲击与损害,甚至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商务主管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外资在国内建立的300余家大型零售企业中,90%是违规建立的。更应值得警惕的是,目前外国零售企业已经从进入期转向全面、快速的扩张期,不但追求开店数量,而且注重单店规模。截至2003年底,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40多家在我国“抢滩”登陆。竞争最为激烈是代表现代流通业发展方向的高端领域--大型超市,外资控制比例高达80%以上。  

 事实上,外资过度进入零售业的负面作用已经显现。以南京为例,几家大型洋超市都或多或少存在“炒货”行为,收取高昂的进场费,盘剥供货商,有的甚至还出现低价倾销、过高定价、价格歧视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不正当竞争。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工商部门没法直接查处洋超市限制公平竞争、破坏市场秩序的垄断行为。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报告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平交易局反垄断处透露,工商总局历时近一年,调查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限制竞争行为,完成了一份《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报告。   调查报告具体指出,在华跨国公司涉及七大垄断性行业。报告还对一些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进行了量化分析,据此可见跨国公司垄断势头和行业分布特点。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报告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平交易局反垄断处透露,工商总局历时近一年,调查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限制竞争行为,完成了一份《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报告。  

 调查报告具体指出,在华跨国公司涉及七大垄断性行业。报告还对一些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进行了量化分析,据此可见跨国公司垄断势头和行业分布特点。   跨国日化巨头欲在我国市场谋求垄断   继雅芳今年3月15日宣布其中国公司与美晨达成“分手协议”后,5月11日,宝洁也终于从在华合作16年的老伙伴和黄手中收购宝洁中国剩余的20%股权,宣告一个月内实现在华独资。

  而欧莱雅分别于去年12月10日和今年1月27日斥巨资收购了本土品牌“小护士”和“羽西”,并称这两项收购有利于其开拓二三级市场,以及推出更适应当地消费者的产品。   联合利华在一个星期前告诉记者,原先在上海的四家工厂今年年底前全部搬入位于合肥开发区的新厂房,并将其变成亚洲供应基地。   短短半年内,日化跨国巨头在华经营战略的调整步伐如此紧凑,值得关注。专注于跨国公司战略研究的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杨忠称,较早市场化的日化业巨头们的这种经营行为只是跨国公司在华寻求终极目标——垄断和盈利的一个苗头。

 

上海化妆品代加工  上海化妆品oem   上海化妆品厂 上海化妆品生产  化妆品代加工   化妆品oem     化妆品代理加盟


 

 

 


网站地图